专利名称: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水箱性能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水箱内腐蚀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的水箱内腐蚀试验,一般采用单一的腐蚀介质进行。将配置好的腐蚀溶液放入内腐蚀实验台的储液箱内,设定好试验时间、介质流量、温度等参数就可以开始试验。但目前用户对于内腐蚀实验的标准有所提高,如标准GMW14193中规定了要用两种不同的腐蚀介质进行内腐蚀试验。由于原内腐蚀实验台只有一个储液箱,无法实现多介质的循环,因此需要增加一套多介质的循环系统,以达到可以进行多介质的内腐蚀试验的目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本循环系统中的两个介质箱共用同一个加注/回收泵,通过通电磁阀切换加注/回收不同的介质,节约了成本,简化了系统管路,避免了介质箱内腐蚀介质的频繁更换。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包括第一介质箱、第二介质箱和内腐蚀实验台,所述第一介质箱的出口与第一加注支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箱的出口与第二加注支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二加注支管路的另一端并联后通过加注主管路与内腐蚀实验台的加注口相连通;所述内腐蚀实验台的排液口与回收主管路的一端相连通,回收主管路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二回收支管路与第一介质箱和第二介质箱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加注主管路上按照介质流向顺次串联有加注泵电磁阀和加注泵,所述回收主管路上按照介质流向顺次串联有回收泵电磁阀和回收泵,所述第一加注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加注电磁阀,所述第二加注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加注电磁阀,所述第一回收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回收电磁阀,所述第二回收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回收电磁阀。所述的加注泵为气动隔膜泵,加注泵的控制口上连接有加注供气电磁阀,所述加注供气电磁阀与加注泵电磁阀联动工作组成加注电磁阀组。所述回收泵为气动隔膜泵,回收泵的控制口上连接有回收供气电磁阀,所述回收供气电磁阀与回收泵电磁阀联动工作组成回收电磁阀组。所述的第一加注支管路和第二加注支管路上还并联有加注排液手阀。所述的第一回收支管路和第二回收支管路上还并联有回收排液手阀。所述加注泵电磁阀和加注泵之间串联有加注泵手阀。所述回收泵电磁阀和回收泵之间串联有回收泵手阀。本实用新型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的两个介质箱共用同一个加注/回收泵,通过通电磁阀切换加注/回收不同的介质,节约了成本,简化了系统管路,提高使用效率;加注/回收支管路上都并联有排液阀,避免了两种介质互相混合,在保证试验过程的连续性的同时保护了操作人员,避免频繁更换储液箱内的腐蚀介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结构图。图中:1第一介质箱、2第二介质箱、3内腐蚀实验台、4加注泵电磁阀、5加注泵、6回收泵电磁阀、7回收泵、8第一加注电磁阀、9第二加注电磁阀、10第一回收电磁阀、11第二回收电磁阀、12加注供气电磁阀、13回收供气电磁阀、14加注排液手阀、15回收排液手阀、16加注泵手阀、17回收泵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包括第一介质箱1、第二介质箱2和内腐蚀实验台3,所述第一介质箱I的出口与第一加注支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箱2的出口与第二加注支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二加注支管路的另一端并联后通过加注主管路与内腐蚀实验台3的加注口相连通;所述第一介质箱I的进口与第一回收支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箱2的进口与第二回收支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二回收支管路的另一端并联后通过回收主管路与内腐蚀实验台3的排液口相连通;第一介质箱1、第二介质箱2内储存不同的介质,通过管路上的阀体切换可以分别将第一介质箱I或第二介质箱2内的介质加注到内腐蚀实验台3的储液箱,或将内腐蚀实验台3中的介质回收至第一介质箱I或第二介质箱2。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描述为,所述加注主管路上按照介质流向顺次串联有加注泵电磁阀4、加注泵手阀16和加注泵5,加注泵电磁阀4和加注泵手阀16用来保护加注泵5 ;所述回收主管路上按照介质流向顺次串联有回收泵电磁阀6、回收泵手阀17和回收泵7,回收泵电磁阀6和回收泵手阀17用来保护回收泵7 ;所述第一加注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加注电磁阀8,所述第二加注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加注电磁阀9,所述第一回收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回收电磁阀10,所述第二回收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回收电磁阀11 ;第一加注电磁阀8和第二加注电磁阀9互锁,第一回收电磁阀10与第二回收电磁阀11互锁。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加注和排液工作,所述的第一加注支管路和第二加注支管路上还并联有加注排液手阀14,所述的第一回收支管路和第二回收支管路上还并联有回收排液手阀15,第一介质箱1、第二介质箱2设置有液位指示及排液功能,通过加注排液手阀14和回收排液手阀15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加注泵5和回收泵7都采用气动隔膜泵,这样不但能节省能源,同时泵体耐腐蚀,气动隔膜泵没有叶片之类的结构,不会受到介质内杂质会颗粒的影响,也不会受到管道内出现气体的影响,工作状态较为稳定。加注泵5的控制口上连接有加注供气电磁阀12,所述加注供气电磁阀12与加注泵电磁阀4联动工作组成加注电磁阀组;回收泵7的控制口上连接有回收供气电磁阀13,所述回收供气电磁阀13与回收泵电磁阀6联动工作组成回收电磁阀组;加注电磁阀组和回收电磁阀组的控制端互锁。需要加注溶液时,开启加注泵5,通过第一介质箱I或第二介质箱2出口的电磁阀的切换,选择加注不同的介质。需要回收溶液时,开启回收泵7,通过第一介质箱I或第二介质箱2进口的电磁阀的切换,选择回收至不同的水箱。回收主管路的进口连接至内腐蚀实验台3储液箱的排液口。
权利要求1.一种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第一介质箱(I)、第二介质箱(2)和内腐蚀实验台(3),所述第一介质箱(I)的出口与第一加注支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箱(2)的出口与第二加注支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二加注支管路的另一端并联后通过加注主管路与内腐蚀实验台(3)的加注口相连通;所述内腐蚀实验台(3)的排液口与回收主管路的一端相连通,回收主管路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二回收支管路与第一介质箱(I)和第二介质箱(2)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加注主管路上按照介质流向顺次串联有加注泵电磁阀(4)和加注泵(5),所述回收主管路上按照介质流向顺次串联有回收泵电磁阀(6)和回收泵(7),所述第一加注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加注电磁阀(8),所述第二加注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加注电磁阀(9),所述第一回收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回收电磁阀(10),所述第二回收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回收电磁阀(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加注泵(5)为气动隔膜泵,加注泵(5)的控制口上连接有加注供气电磁阀(12),所述加注供气电磁阀(12)与加注泵电磁阀⑷联动工作组成加注电磁阀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回收泵(7)为气动隔膜泵,回收泵(7)的控制口上连接有回收供气电磁阀(13),所述回收供气电磁阀(13)与回收泵电磁阀(6)联动工作组成回收电磁阀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加注支管路和第二加注支管路上还并联有加注排液手阀(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回收支管路和第二回收支管路上还并联有回收排液手阀(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加注泵电磁阀(4)和加注泵(5)之间串联有加注泵手阀(1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回收泵电磁阀(6)和回收泵(7)之间串联有回收泵手阀(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水箱性能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水箱内腐蚀试验系统。一种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包括第一介质箱、第二介质箱和内腐蚀实验台;所述内腐蚀实验台的排液口与回收主管路的一端相连通,回收主管路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二回收支管路与第一介质箱和第二介质箱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加注主管路上按照介质流向顺次串联有加注泵电磁阀和加注泵,所述回收主管路上按照介质流向顺次串联有回收泵电磁阀和回收泵。本实用新型两个介质箱共用同一个加注/回收泵,通过通电磁阀切换加注/回收不同的介质,节约了成本,简化了系统管路,提高使用效率,在保证试验过程的连续性的同时保护了操作人员。
文档编号G01N17/00GK202939115SQ20122055796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于吉乐, 俞伟勇, 周鑫炎 申请人: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