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悬挂式弹簧度盘秤用温度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挂式弹簧度盘秤用温度补偿器,属于控温装置。
现有的弹簧度盘秤用温度补偿器,其控制连杆与传动连杆之间存在机械运动误差,从而造成温度补偿器的输出量不精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机械运动误差、保证温度补偿量在传递过程中精度不发生变化的悬挂式弹簧度盘秤用温度补偿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悬挂式弹簧度盘秤用温度补偿器,包括有传动连杆、摇杆、控制连杆、拉杆、控温元件,其特殊之处在于传动连杆上端与齿条铰接在一起,传动连杆下端与控制连杆一端共同铰接在摇杆端,摇杆另一端固定在秤体上,控制连杆、拉杆和控温元件构成温度补偿部件,控制连杆、控温元件、拉杆三者的长度L、L1、L2成直角三角形关系L2=L21+L22,控温元件刚性铆接在称量板上。称量时,在重物作用下,称量板沿铅垂方向向下运动,带动齿条、控温元件、拉杆、控制连杆、摇杆、传动连杆共同向下运动,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轴做旋转运动,带动固定在轴颈上的指针偏转,在度盘上指示出重物的重量。
当温度变化时,控温元件便左右摆动,从而改变了控制连杆的位置状态,使摇杆的摆动角幅度做相应的改变,这一变化量通过传动连杆传递到齿条上,从而改变了齿轮轴的转动量,也就改变了指针的偏转量,达到了修正温度误差即温度补偿的目的。
控制连杆的长度为拉杆、控温元件、控制连杆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之长,由控温元件和拉杆二者长度决定,控温元件长度由计算得出,控制连杆、传动连杆、摇杆三者的铰点必须与控温元件的固定点前后对准重叠,传动连杆长度应与控制连杆长度相等。控制连杆长度的精确确定,三杆铰点位置准确,温度补偿器在工作过程中才不会受到机械运动误差的干扰,才能确保补偿精度。工作过程中,控温元件的左右横向位移量S与温度补偿量e的函数关系为S=Ae,A=3-7。
本实用新型的温度补偿器的控制连杆的长度由直角二角形两直角边拉杆长度和控温元件长度决定,控制连杆、传动连杆铰接于摇杆一端点,并且铰点与控温元件的固定点前后对准重叠,从而保证了补偿精度,消除了机械运动误差,计量精度高。
如下图1本实用新型所用于的度盘秤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状态示意图(一)。
图3本实用新型状态示意图(二)。
图4本实用新型卧式结构状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温度补偿器用于悬挂式弹簧度盘秤时,可采用单弹簧1作传力元件,从而消除了双弹簧结构中两弹簧相互干扰,可改善装配工艺,减少零件;度盘秤的塑料外壳采用同样结构的两个零件扣合而成,温度补偿器的传动连杆6上端同齿轮4啮合的齿条3铰接在点C′,传动连杆6下端与控制连杆7、摇杆9铰接于一点A处,从而保证了温度补偿量在传递过程中,其精度不发生变化,保证了温度补偿器工的可靠性。
控温元件8刚性铆接在称量板2上,拉杆5和控温元件8、控制连杆7构成温度补偿部件,控制连杆7、控温元件8、拉杆5三者的长度L、L1、L2成直角三角形关系L2=L21+L22,拉杆5与控制连杆7的铰点C与C′前后处于重叠状态,为叙述方便,图中将C′与C分开;控温元件8在称量板2上的铆接点必须与二杆铰点A前后对准重叠,传动连杆6长度必须与控制连杆7长度相等,控制连杆7的长度AC由控温元件8、拉杆5二者长度决定,AC2=AB2+BC2;控温元件8的左右横向位移量S与温度补偿量e关系为S=Ae,A=3-7。
实施例2,参考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控温元件8的固定端A与活动端B上下互相倒置,原理不变,功能、效果一样。
实施例3,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温度补偿器采用卧式结构,控温元件摆动量S与温度补偿量e关系仍为S=Ae,A=1。
权利要求1.悬挂式弹簧度盘秤用温度补偿器,包括有传动连杆(6)、摇杆(9)、控制连杆(7)、拉杆(5)、控温元件(8),其特征在于传动连杆(6)上端与齿条(3)铰接在一起,传动连杆(6)下端与控制连杆(7)一端共同铰接在摇杆(9)一端,摇杆(9)另一端固定在秤体上,控制连杆(7)、拉杆(5)和控温元件(8)构成温度补偿部件,控制连杆、控温元件、拉杆三者的长度L、L1、L2成直角三角形关系L2=L21+L22,控温元件(8)刚性铆接在称量板(2)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弹簧度盘秤用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连杆(7)、传动连杆(6)、摇杆(9)三者的铰点与控温元件(8)的铆接固定点前后对准重叠,传动连杆(6)长度应与控制连杆(7)长度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度盘秤用温度补偿器,属控温装置。包括有传动连杆6、摇杆9、控制连杆7、拉杆5、控温元件8,传动连杆、控制连杆、摇杆铰接于一点,控制连杆、拉杆、控温元件构成直角三角形。本实用新型可充分精除机械运动误差,保证补偿精度,计量精度高。
文档编号G01L1/04GK2309566SQ97233880
公开日1999年3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31日
发明者袁振盛 申请人:袁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