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药检测技术,是一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毒性的便携式检测仪器。
技术背景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药的需求量很大,农药的广泛应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农药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险性,发达国家都实行果蔬出售前的农药残留的检测,我国出口农副产品均需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无公害蔬菜和食品安全计划的实施也需要有相应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目前农药残留定量分析一般采用色谱分析法,使用实验室的色谱分析仪,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分析工作。农药残留毒性的检测一般使用乙酰胆碱酯酶分光光度法,根据农药对酶活性的抑制率的程度测定农药残留的毒性,使用的仪器一般是分光光度计。从采样、样品预处理到分析结果需要数小时甚至一两天时间,失去了现场测试以便及时检查及控制的意义。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法。在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及工农业生产的化学成分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这种方法构成的仪器,就是目前国内外广为使用的分光光度计。目前国家和农业部标准方法中,就有基于光度法对农药残留进行定性分析的标准方法,作为色谱分析法的筛选分析技术。
如GB/T 18630-2002中使用的是植物酯酶体系显色后进行光度分析;而NY/T 448-2001则是使用丁酰胆碱酯酶体系显色后再进行光度分析。这些分析方法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并且需要使用恒温装置(恒温至37℃)及分光光度计。设备体积庞大,需要220V供电。分析操作复杂,要经过取样、显色、测定、校正、计算等步骤,测定一个样品一般需要1-2个小时。并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只适于在专业分析实验室中使用。
目前国内也有一些专门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商品化仪器,如目前应用较多的CL系列农药残留检测仪(见“CL-1残留农药测定仪说明书”,上海电子光学研究所)。该检测仪是基于乙酰胆碱酯酶体系的光度分析仪,与传统光度计相比,简化了操作,仪器的体积重量也有所减小。但由于仍然需要使用恒温装置和220V电源,所以依然无法满足现场和野外快速分析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该检测仪适合现场快速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毒性;该便携式检测仪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可以直接提示农药残留毒性程度,适于非专业人员现场快速测定,特别适合于现场快速筛选或半定量测定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包括单片机系统和光电检测部分,便携式直流电源为该检测仪提供电能;单片机系统包括单片机、输入装置与显示装置、以及辅助电路,辅助电路中包括有温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光电检测部分由光源稳压控制电路、单色光源、比色槽、光电传感器和A/D转换器构成;光源稳压控制电路与单片机相连,控制单色光源产生单色光;单色光束穿过装待测溶液的比色槽,照射到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光强值转换成电压值,传送给A/D转换器,A/D转换器将电压值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中进行数据处理。
本实用新型针对农药检测技术的现状,发明了一种现场快速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毒性的改进方法和相应的便携式检测仪器。本检测仪具有微型化、便携式以及适于非专业人员的现场快速测定的特点,特别适合于现场快速筛选或半定量测定的需要。仪器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可以直接提示农药残留毒性程度。适用于果蔬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宾馆、学校食堂等需要对果蔬残留进行快速检测的场合,仪器的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酶分析法,因而检测结果与国家推荐标准方法具有可比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仪器软件的测量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便携式检测仪器包括单片机系统14和光电检测部分15,采用电池作为它们的电源。单片机系统包括单片机1、键盘2与显示屏16,以及辅助电路3等。辅助电路3包括实时时钟4、非易失性数据存贮电路5、系统监控电路6、串行通讯电路7以及温度测量电路8等。光电检测部分15主要由光源稳压控制电路9、单色光源10、比色槽11、光电传感器12和A/D转换器13构成。
单色光源10在光源稳压控制电路9的控制下,产生单色光。单色光束穿过装有待测溶液的比色槽11后,照射到光电传感器12。光电传感器12将检测到的光强值转换成电压值,再传送给A/D转换器13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进而计算得到所需K、Y等参数。同时,温度测量电路8将测得的温度值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送入单片机,实现温度校正功能。
上述各部件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下面具体介绍单片机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酶分析法中,吸光度值A是随着时间t的推移不断增加的。通过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时间曲线(简称A~t曲线)的斜率K值,可以计算出抑制率Y的Y=Kt/K0×100%式中Kt是待测样品在温度T℃时的A~t曲线的斜率值,K0是不含农药的空白对照样品(简称空白样)的A~t曲线的斜率值,Y为抑制率。抑制率的大小反应了毒性的大小,完全无毒时Y=0%,样品毒性越大,Y值越高。我们可以根据Y值判断样品上残留农药的毒性大小。一般认为Y<20%时认为样品是无毒的,当Y在20%~50%之间时,样品为低毒,经过清洗等简单处理后可食用。当Y>50%时,则认定样品农药残留量超标,不可食用。
传统仪器在进行A~t曲线斜率的测量时,只测量了2个数据点。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减少单次测量误差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本仪器在测量开始后,由单片机控制,每隔时间t自动采集一个吸光度数据,共测量了n个数据点来计算A~t曲线的斜率值K。
假设进行A~t曲线测量,每隔t秒测量一个吸光度值A,测量n组数据,如表一所示时间t t1=t t2=2t … ti=it … tn-1=(n-1)t tn=nt吸光度AA1A2… Ai… An-1An表一则线性回归所得A~t曲线的斜率K为K=ΣtiAi-17ΣtiΣAiΣti2-17(Σti)2]]>式中的Ai=-lg(Ii/I0),I0为单色光的原始光强值,Ii为ti时测得的经样品吸收后的透过光强值。传统仪器都是通过测量I0、Ii,从而计算出Ai和K值的。
经我们推导,发现在酶动力学测量体系中,完全可以不用测量I0和Ai值。推导过程如下
K=nΣtiAi-ΣtiΣAinΣti2-(Σti)2]]>=nt(A1+2A2+3A3+···+nAn)-t(1+2+···+n)×(A1+A2+···+An)nt2(12+22+···+n2)-t2(1+2+···+n)2]]>=2(A1+2A2+3A3+···+nAn)-(n+1)×(A1+A2+···+An)2t(12+22+···+n2)-2tn(1+2+···+n)2]]>=2(A1+2A2+3A3+···+nAn)-(n+1)×(A1+A2+···+An)2t(12+22+···+n2)-2tn(1+2+···+n)2]]>=(1-n)A1+(3-n)A2+···+(2i-n-1)Ai+···+(n-3)An-1+(n-1)An2t(12+22+···+n2)-2tn(1+2+···+n)2]]>=(1-n)A1+(3-n)A2+···+(2i-n-1)Ai+···+(n-3)An-1+(n-1)An2t×n(n+1)(2n+1)6-2tn×[n(n+1)2]2]]>=(1-n)A1+(3-n)A2+···+(2i-n-1)Ai+···+(n-3)An-1+(n-1)Antn(n2-1)×6]]>当n为奇数时K=-(n-1)A1-(n-3)A2+···-2A(n-1)/2+0+2A(n+3)/2······+(n-3)An-1+(n-1)Antn(n2-1)×6]]>=(n-1)(An-A1)+(n-3)(An-1-A2)+···+2(A(n+3)/2-A(n-1)/2)tn(n2-1)×6]]>=(n-1)lg(I0In·I1I0)+(n-3)lg(I0In-1·I2I0)+···+2lg(I0I(n+3)/2·I(n-1)/2I0)tn(n2-1)×6]]>=(n-1)lg(I1In)+(n-3)lg(I2In-1)+···+2lg(I(n-1)/2I(n+3)/2)tn(n2-1)×6]]>当n为偶数时
K=-(n-1)A1-(n-3)A2+···-An/2+A(n+2)/2······+(n-3)An-1+(n-1)Antn(n2-1)×6]]>=(n-1)(An-A1)+(n-3)(An-1-A2)+···+(A(n/2-A(n+2)/2)tn(n2-1)×6]]>=(n-1)lg(I0In·I1I0)+(n-3)lg(I0In-1·I2I0)+···+lg(I0I(n+2)/2·In/2I0)tn(n2-1)×6]]>=(n-1)lg(I1In)+(n-3)lg(I2In-1)+···+lg(In/2I(n+2)/2)tn(n2-1)×6]]>由此公式的推导结果可以看出,K值的求取可以不需要使用原始光强I0值,也不需要计算A值。在光源具有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仪器硬件的稳压与监控电路实现),原始光强I0对测量结果不会有影响,这样就简化了测量步骤,只用测出空白样品和实际样品溶液的透过光强I1-In,通过改进后的公式计算出K0和Kt,最后得出抑制率Y值。这样即简化了计算,又避免了因I0的测量误差而引起的最终测量结果的偏差,减少了误差来源。
酶动力学分析体系,温度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酶的活性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酶的活性在不同温度下是不相同的。传统的酶分析方法为了避免这种影响,需要在37℃恒温条件下进行测量。常用的恒温系统(如恒温槽等)笨重庞大,功耗也大,即不适于现场快速分析,也使得分析操作过程变得复杂烦琐。
我们通过大量实验,最终确定了酶的活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表达式,并将此用于本仪器中,实现了温度校正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在20℃~40℃温度范围内,37℃时的抑制率Y37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出Y37=YT+0.01112×(37-T)式中,T为测量时的环境温度,YT为环境温度下测得的抑制率。
通过温度校正功能,实现了将环境温度(20℃~40℃)下的抑制率测量值校正到37℃下的标准抑制率值,从而省去了传统方法中笨重的恒温系统。既大大简化了操作,又使农药残留的现场快速检测成为可能。
下面我们以n=7,t=30秒为例加以进一步说明。
仪器每隔30s自动采集一个吸光度数据,3min后共测量了7个数据点来计算A~t曲线的斜率值K。
假设A~t曲线测量的数据如表二时间tt1t2t3t4t5t6t7吸光度A A1A2A3A4A5A6A7表二则线性回归所得A~t曲线的斜率K为K=ΣtiAi-17ΣtiΣAiΣti2-17(Σti)2]]>式中的Ai=-lg(Ii/I0),I0为单色光的原始光强值,Ii为ti时测得的经样品吸收后的透过光强值。传统仪器都是通过测量I0、Ii,从而计算出Ai和K值的。
经我们推导,发现在酶动力学测量体系中,完全可以不用测量I0和Ai值K=ΣtiAi-17ΣtiΣAiΣti2-17(Σti)2]]>=(A1+2A2+3A3+4A4+5A5+6A6+7A7)-17(1+2+···+7)×(A1+A2+···+A7)(12+22+···+72)-17(1+2+···+7)2]]>=3(A7-A1)+2(A6-A2)+(A5-A3)28]]>=3lg(I0I7·I1I0)+2lg(I0I6·I2I0)+lg(I0I5·I3I0)28]]>=3lg(I1I7)+2lg(I2I6)+lg(I3I5)28]]>表三列出了一组不同浓度的样品分别在28℃和37℃水浴恒温下抑制率Y的实测值。从表中可以看出,28℃的测量值Y28经温度校正后所得到的Y37与37℃水浴恒温下测得的斜率值Ystd具相似性。大量重复实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测量结果可以达到测量要求,其测量值与国家标准方法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表三下面我们列举一个实例为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我们以特定波长的发光二级管(LED)做光源,代替现有实验室分光光度计的通用光源和单色器;以高集成度的半导体光电检测器(如TSL235),代替现有实验室分光光度计的光电池、光电倍增管;以电池做电源,代替现有实验室分光光度计的220V交流电源,以及低功耗技术的运用,从而实现仪器的微型化、便携式。同时以单片机(如AT89C55)为核心,配以算法和测量方式上的改进,实现了仪器的现场快速测量能力。
此外,仪器上还配备了实时时钟芯片(如DS1302)、非易失性存贮器(如24LC64)、1-wire温度传感器(如DS1820)以及RS-232串行接口芯片(如MAX3233),从而实现了数据存贮、温度测量、PC机通讯及串行打印等功能,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仪器软件由国外最流行的Keil C51编写。整个软件可分为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测量与校正、人机对话界面以及包括汉显、时钟、监控、通信在内的多种操作功能模块。以单片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信号变换、信号处理、分析运算、显示及其系统操作、管理与监控等仪器的硬件体系和包括数据采集、校正、测量、计算、显示、数据存储等计算机软件。具有浓度直读、报警、数据存储等功能。
仪器的使用方法(1)取待测物适量,用提取液浸泡后,在浸泡液中加入试剂进行显色,等待测量。
(2)放入不含农药的空白对照样品,仪器将测量和计算空白A~t曲线的斜率值K0;(3)放入待测样品,仪器将测量和计算当前温度T℃时的A~t曲线的斜率值Kt;(4)仪器利用公式YT=Kt/K0×100%,计算在温度T℃时的抑制率YT;然后根据测得的当前温度值T,利用公式Y37=YT+0.01112×(37-T)进行校正,求得37℃下的标准抑制率值Y37;根据Y37的大小判断毒性大小,并推算出农药的残留量。通常按照表四的标准判断农药的残留量。
利用乙酰胆碱酯酶体系进行毒性测量时,一般认为在37℃时测得的抑制率Y37大于50%为毒性超标。毒性等级和抑制率Y37之间的关系如下表四抑制率和毒性等级的关系抑制率Y37毒性等级<20% 安全20%~50% 低毒>50% 高毒在37℃条件下测量,抑制率Y<20%时为安全,可以放心食用;抑制率Y在20%~50%之间时为低毒。低毒果蔬应使用大量的水冲洗,确定无毒后食用。抑制率Y>50%时为高毒,农药残留毒性超标,不能食用。
表五列出了使用传统分光光度计(以722型光度计为例)、现有的商品化分析仪(以CL-1农残检测仪为例)和本项目仪器的主要功能对比。(参见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表五几种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对比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包括单片机系统(14)和光电检测部分(15),便携式直流电源为该检测仪提供电能;单片机系统(14)包括单片机(1)、输入装置(2)与显示装置(16)、以及辅助电路(3),辅助电路(3)中包括有温度测量电路(8);其特征在于光电检测部分(15)由光源稳压控制电路(9)、单色光源(10)、比色槽(11)、光电传感器(12)和A/D转换器(13)构成;光源稳压控制电路(9)与单片机(1)相连,控制单色光源(10)产生单色光;单色光束穿过装待测溶液的比色槽(11),照射到光电传感器(12);光电传感器(12)将检测到的光强值转换成电压值,传送给A/D转换器(13),A/D转换器(13)将电压值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1)中进行数据处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包括单片机、输入装置与显示装置、以及辅助电路构成的单片机系统,辅助电路中包括有温度测量电路;以及由光源稳压控制电路、单色光源、比色槽、光电传感器和A/D转换器构成的光电检测部分。单色光源在光源稳压控制电路的控制下,产生单色光;单色光束穿过装有待测溶液的比色槽,照射到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光强值转换成电压值,再传送给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温度测量电路将测得的温度值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送入单片机,进行温度校正。本检测仪特别适合于现场快速筛选或半定量测定的需要。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可以直接提示农药残留毒性程度。
文档编号G01N21/25GK2697641SQ20032011597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0日
发明者陆晓华, 陈光东, 杨海, 金伟, 段三丁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