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安装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用装置,具体讲就是一种用于放置脉冲发生器的安装板。
背景技术:
脉冲发生器(简称霍尔组件)是由霍尔元件 、电阻、电容、PCB板、输出线等多个元器件焊接组成,元件是否存在质量隐患、焊接是否可靠将影响霍尔组件质量。有质量隐患的产品装入电机中,对电机的质量将是致命的,因此,需要在脉冲发生器装入电机前有效筛除存在质量隐患的霍尔组件。目前,主要是通过检测设备(也称霍尔组件老化装置)对脉冲发生器进行检测筛选,其原理是将脉冲发生器置于检测设备内并接通直流电源,并使之处于导通状态。将检测设备内部加温至100度,运行2小时,亦即模拟脉冲发生器在电机中运行时的最恶劣工况,存在质量隐患的脉冲发生器将会出现故障或失效,从而筛除存在质量隐患的霍尔脉冲发生器。由于需检测的脉冲发生器数量庞大,因此需要在检测设备内设置一种单次可安装大批量脉冲发生器的安装装置,使得检测设备单次可对大批量的脉冲发生器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集中布置、大量安装脉冲发生器的安装板,使得检测设备单次可对大批量的脉冲发生器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板,包括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用于与脉冲发生器的接线进行连接的端子单元,所述的端子单元至少集成有两个接线端子。通过在一电路板上集成大量的接线端子,这样在安装板上就可以连接大量的脉冲发生器,将连接有脉冲发生器安装板整体放入检测设备内,开启检测设备模拟脉冲发生器在电机中运行时的最恶劣工况,从而使得检测设备单次可对大批量的脉冲发生器进行检测,增加检测效率。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3为安装板和检测设备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槽型座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安装板,包括电路板11,所述的电路板11上设有用于与脉冲发生器的接线进行连接的端子单元12,所述的端子单元12至少集成有两个接线端子121。通过在电路板11上集成设置大量的接线端子121,在检测时将待检测的脉冲发生器的接线与端子单元12上的各接线端子121相连接,这样一块电路板11上就可以安装大量的脉冲发生器,将安装板整体至于将检测设备内,使得安装板上的各脉冲发生器与电源相连通构成电连接,启动检测设备模拟脉冲发生器在电机中运行时的最恶劣工况,这样根据脉冲发生器在最恶劣工况进行工作时是否出现故障或实效,就可筛选出有质量问题的脉冲发生器,从而实现检测设备单次对大批量的脉冲发生器进行检测,增加检测效率。具体的实施方案如图1、2、4、5所示,所述的电路板11固定在一电木板13上,所述的电木板13上设有用于连接电路板11和电源的通电线路。所述的电路板11旁侧设有固定脉冲发生器本体的夹持单元,所述的夹持单元为一槽型座14的两槽壁板上相对位置处开设的齿槽141构成,所述的槽型座14的槽底板与电木板13相固接。所述的电路板11整体成条板状,所述的各接线端子121的旁侧分别设置有指示与其相连接的脉冲发生器好 坏的指示灯121,所述的接线端子121和指示灯122分别在电路板11板面上成两行平行布置。指示灯122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不需要再另外设置一检测仪器用于检测经检测设备试验后的脉冲发生器的好坏,通过指示灯122与脉冲发生器构成一电连接,操作人员通过指示灯122的状态就可判断出脉冲发生器的好坏,便于对有质量问题的脉冲发生器的剔除。另外在端子单元12的旁侧设置一对脉冲发生器本体进行固定的夹持单元,即设置一两槽壁板上相对位置处开设有齿槽141的槽型座14,这样在对大批量的脉冲发生器进行检测的时候就不会使得各脉冲发生器之间的接线相互缠绕,使得工作人员能根据指示灯122所指示的实验结果,快速的从大批量脉冲发生器中分离出有质量问题的脉冲发生器,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通过在槽型座14的两槽壁板上开设的齿槽141构成的夹持单元,避免单独设置一个个卡座对各脉冲发生器本体进行固定,便于操作,槽型座14的设置,使得既能很好的固定脉冲发生器本体,又减小安装板整体的重量,便于输送机构的输送。具体实施时,所述槽型座14与电路板11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且两者平行布置,所述的槽型座14上开设的齿槽141数与电路板11上设置的接线端子121数相吻合,两相邻接线端子121之间的间距与与其相配合的两齿槽141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通过这样的设置,各脉冲发生器在安装板上安装后基本呈平行状布设,即使两相邻的脉冲发生器之间的接线也不会发生错舌L易于操作人员剔除有质量问题的脉冲发生器,增加检测效率。更进一步的方案如图1、2所示,可在单个电路板11上的端子单元12内设置小数量的端子接口 121,在电木板13上安装多个电路板11,这样既可对大批量的脉冲发生器进行检测,在单个端子接口 121或指示灯122损坏需要更换时,只要更换与其相适配连接的电路板11即可,避免更换所有的端子单元12,减小费用。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的电木板13整体呈方形且其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由电路板11和槽型座14构成的脉冲发生器安装组,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安装组在电木板13的上板面上成两列布置,所述的电木板13的下板面上设置有两平行布置的铜带,所述的铜带与电木板13上板面上的各电路板11相连接,所述的槽型座14和电路板11在电木板13上紧邻布置,所述的铜带布置在所述对应列的脉冲发生器安装组的背面且两者方向一致。通过一电路板11和一槽型座14构成一个脉冲发生器安装组,将脉冲发生器安装安装组在电木板13板长方向成两列布置,这样使得安装板整体能够保持平衡,便于输送装置的输送,具体如图I所示,这样检测设备单次能检测的脉冲发生器的个数=电路板11的个数*单个电路板上设置的接线端子121的个数。另外,可在电路板11的四周开设螺孔111,通过螺栓使得电路板11和电木板13相固接,使得电路板13与电木板11的拆卸、安装的操作简便。具体操作时,所述电木板13的边部开设有用于夹持或拿捏的空缺部131,所述电木板13的角部设置成倒角状,使的安装板整体便于进入检测设备。安装板整体在安装时,如图3所示,整个检测设备可以看成是一个保持高温环境的大烘箱1,烘箱I具有一定的长度,烘箱I内设有对安装板整体进行运输的输送带3,输送带3沿烘箱长度方向布置,这样通过控制输送带3的输送速率,就可控制安装板整体在烘箱I内停留的时间,以对安装板上安装的脉冲发生器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整个安装板需要保持通电状态,所以在两输送带内侧设有供电滚轮2,供电滚轮2与电木板14下板面上设置的铜带相接处供电,由于铜带与各脉冲发生器安装组内的电路板11相连接,这样通过供电滚轮2与铜带的接触就可保证在检测设备内对各脉冲发生器进行供电,使得各脉冲发生器在烘箱I内时刻保持通电状态,保证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电木板13上空缺部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对安装板整体的取 放,其空缺部131可设置在电木板13安装时与输送带3相垂直布置的两边部,便于操作人员的取放。本实用新型可以集中布置、大量安装脉冲发生器的安装板,使得检测设备单次可对大批量的脉冲发生器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且操作人员易于存在质量隐患的霍尔脉冲发生器。
权利要求1.一种安装板,包括电路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11)上设有用于与脉冲发生器的接线进行连接的端子单元(12),所述的端子单元(12)至少集成有两个接线端子(121)。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11)固定在一电木板(13)上,所述的电木板(13)上设有用于连接电路板(11)和电源的通电线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11)旁侧设有固定脉冲发生器本体的夹持单元,所述的夹持单元为一槽型座(14)的两槽壁板上相对位置处开设的齿槽(141)构成,所述的槽型座(14)的槽底板与电木板(13)相固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11)整体成条板状,所述的各接线端子(121)的旁侧分别设置有指示与其相连接的脉冲发生器好坏的指示灯(122),所述的接线端子(121)和指示灯(122)在电路板(11)板面上成两行平行布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座(14)与电路板(11)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且两者平行布置,所述的槽型座(14)上开设的齿槽(141)数与电路板(11)上设置的接线端子(121)数相吻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木板(13)整体呈方形且其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由电路板(11)和槽型座(14)构成的脉冲发生器安装组,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安装组在电木板(13)的上板面上成两列布置,所述的电木板(13)的下板面上设置有两平行布置的铜带,所述的铜带与电木板(13)上板面上的各电路板(11)相连接,所述的槽型座(14)和电路板(11)在电木板(13)上紧邻布置,所述的铜带布置在所述对应列的脉冲发生器安装组的背面且两者方向一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木板(13)的边部开设有用于夹持或拿捏的空缺部(131),所述电木板(13)的角部设置成倒角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板,包括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用于与脉冲发生器的接线进行连接的端子单元,所述的端子单元至少集成有两个接线端子。通过在一电路板上集成大量的接线端子,这样在安装板上就可以连接大量的脉冲发生器,将连接有脉冲发生器安装板整体放入检测设备内,开启检测设备模拟脉冲发生器在电机中运行时的最恶劣工况,从而使得检测设备单次可对大批量的脉冲发生器进行检测,增加检测效率。
文档编号G01R1/04GK202512142SQ20122007457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日
发明者丁志和, 韦青松 申请人: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