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诸如纱线、粗纱、丝带等纺织品的参数进行自动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厂特别是纱厂的检验室里,对纺织品的参数(例如质量变化、发毛程度、织物强度、细度、捻度等)是随机检验的。常用的检测设备例如有均勻度检测装置,其基本功能是检测纺织品的质量变化。对不同的纺织品而言,所述均勻度检测装置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短纤维线和长纤维线的测量机构就不一样。又如,在纱线的自动进给方面,短纤维线通常安排在测量机构的后面,长纤维线通常安排在测量机构的前面。此外,用于长纤维线的均勻度检测装置,需要一个附加的专用吸纱纺丝头,以使纱线具有检测所需的捻合状态。总而言之,至少对于长纤维线和短纤维线,必须采用不同的均勻度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该装置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纺织品参数检测需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测量单元、鉴定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测量单元包括沿着纺织品的穿行方向、且上下堆叠放置的一个导向机构、一个或多个测量机构、一个进给机构和一个吸纱机构;所述鉴定单元为计算机;所述输出单元为打印机。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单元还包括一个底座,该底座位于所述测量单元的最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单元还包括一个矩形框架,所述导向机构、测量机构、进给机构、吸纱机构和底座均安装在该框架内。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架包括一个“门”字形的可分离的框架上部。本实用新型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可让设备制造者、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组装成所需的测量单元,从而适应各种不同纺织品参数检测需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为测量单元;11为导向机构;111为纱线导向部件;12为测量机构;121为短纤维
3线质量变化测量部件;122为短纤维线发毛程度测量部件;123为长纤维线质量变化测量部件;13为进给机构;131为自动进给部件;14为吸纱机构;141为第一吸纱纺丝头;142为第二吸纱纺丝头;15为底座;19为框架;191为“门”字形框架上部;2为鉴定单元;21为计算机;3为输出单元;4为卷轴;P为待检测的纺织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表示针对诸如短纤维的纱线、粗纱或丝带之类的纺织品的质量变化的自动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测量单元1、鉴定单元2和输出单元3。还有纱线或粗纱卷轴4提供待检测的纺织品P。所述测量单元1沿着待检测的纺织品P的穿行方向自上而下包括——具有纱线导向部件111的导向机构11 ;所述纱线导向部件111例如为纱线制动器(thread brake),该纱线导向部件111具有一道狭缝,待检测的纺织品P被限定在该道狭缝内穿行;—具有质量变化测量部件121的测量机构12;所述质量变化测量部件121例如是一个电容式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至少两个电容场极板。每两个相邻的电容场极板之间都具有一道缝隙即测量槽,不同测量槽例如可用于测量纱线、粗纱、条子等不同对象。该传感器121用来检测纱线、粗纱和人造短纤维条子的质量均勻度,其原理是这样的一对电容场极板之间产生一个高频电场,测试的纺织品P从该高频电场中通过,一旦该电容场极板之间的质量发生改变,电信号将发生改变,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也发生相应变化。结果是电信号与通过该高频电场的人造短纤维的质量变化成比例。该模拟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由计算机处理。主要指标是质量变异(CVm%)IPI值等。—具有自动进给部件131的进给机构13;所述自动进给部件131例如为两个相向转动的滚筒,将待检测的纺织品P夹持住并往下带动;—具有第一吸纱纺丝头141的吸纱机构14;所述第一吸纱纺丝头141例如为气流引导的吸嘴;——底座15 ;所述导向机构11、测量机构12、进给机构13、吸纱机构14和底座15都被安装在矩形框架19内。所述矩形框架19还具有一个“门”字形的可分离的框架上部191。所述鉴定单元2包括一个模数转换器和一台计算机21,来自测量机构12的电信号通过所述模数转换器处理后,被储存在计算机21之中,而且能在屏幕上显示。所述输出单元3例如为一台打印机,计算机21中的数据可以被打印。本实用新型中,可在计算机21的屏幕上观察所获得的全部数据,而可仅仅将所选数据在打印机3上打印。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测量机构12所具有的质量变化检测部件121也可换为发毛程度检测部件122。所述发毛程度检测部件122例如是一个光电传感器,用来检测人造短纤维纱线的毛羽。其原理是这样的一束持续的单色激光照射在纱体突出的毛羽上,毛羽把平行光散射出去。纱体本身不透明,因此是暗的。由突出在纱体外的纤维造成的散射光,被透镜系统积聚并被光学传感器检测到。闪射光由单根纤维对平行光的折射、衍射和反射产生, 也就是说突出纤维显示为亮的。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纱线的毛羽成正比,这些信号被转换为数值由计算机来评估。主要指标是毛羽指数及毛羽指数标准差。请参阅图2,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表示针对短纤维线的质量变化和发毛程度的测量单元。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在测量单元1中具有两个测量机构12,其中一个测量机构12具有质量变化检测部件121,另一个测量机构12具有发毛程度检测部件122, 这两个测量机构12的上下位置可以互换。由于矩形框架19具有一个可分离的框架上部191,因此通过去除该框架上部191 就可以将增加的测量机构12安装到测量单元1之中,还可以将第一实施例中的框架上部 191更换为一个更高的框架上部191,从而使得矩形框架19仍然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矩形。请参阅图3,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表示针对长纤维线的质量变化的测量单元。该实施例中,进给机构13被安排在了测量机构12的上方。并且测量机构12中具有的是不同于前两个实施例的、专门针对长纤维线的质量变化测量部件123。此外,吸纱机构 14中具有的也是不同于前两个实施例的第二吸纱纺丝头142,该第二吸纱纺丝头142具有捻合部件,可以为待检验的长纤维线纺织品P提供所需的捻合度。由以上三个实施例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允许对测量单元1中的各个机构的种类和次序作任何组合,从而使以下两方面成可能一是设备的生产方面,可借助不同的部件组合使一台检测装置适应变化的需求;二是检测效率提高方面,因为在单一检测过程中即可完成多项参数的测量。所述测量机构12除了可具有质量变化检测部件121、123、发毛程度检测部件122之外,还可具有纱线细度检测部件,或其他参数测量部件。
权利要求1.一种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测量单元、鉴定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测量单元包括沿着纺织品的穿行方向、且上下堆叠放置的一个导向机构、一个或多个测量机构、一个进给机构和一个吸纱机构; 所述鉴定单元为计算机; 所述输出单元为打印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量单元还包括一个底座,该底座位于所述测量单元的最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量单元还包括一个矩形框架,所述导向机构、测量机构、进给机构、吸纱机构和底座均安装在该框架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矩形框架包括一个“门”字形的可分离的框架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量单元自上而下包括——具有纱线导向部件的导向机构; ——具有质量变化测量部件的测量机构; ——具有自动进给部件的进给机构; ——具有第一吸纱纺丝头的吸纱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量单元自上而下包括——具有纱线导向部件的导向机构; ——具有发毛程度测量部件的测量机构; ——具有自动进给部件的进给机构; ——具有第一吸纱纺丝头的吸纱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量单元自上而下包括——具有纱线导向部件的导向机构; ——具有发毛程度测量部件的测量机构; ——具有质量变化测量部件的测量机构; ——具有自动进给部件的进给机构; ——具有第一吸纱纺丝头的吸纱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量单元自上而下包括——具有纱线导向部件的导向机构; ——具有自动进给部件的进给机构; ——具有质量变化测量部件的测量机构;——具有第二吸纱纺丝头的吸纱机构,所述第二吸纱纺丝头具有捻合部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种纺织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测量单元、鉴定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测量单元包括沿着纺织品的穿行方向、且上下堆叠放置的一个导向机构、一个或多个测量机构、一个进给机构和一个吸纱机构;所述鉴定单元为计算机;所述输出单元为打印机。本实用新型中各组件的种类和次序能作任意组合,以致检测单元可借助不同组件容易地适应并同时对不同特征的若干参数进行测量。
文档编号G01N21/47GK202049095SQ20112016041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理查德·弗特 申请人: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