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铣床官方网站今天是:2025-05-09切换城市[全国]-网站地图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
技术文章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一种埋入式混凝土杆件动力损伤三向应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5-05-09    作者: 管理员

专利名称:一种埋入式混凝土杆件动力损伤三向应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埋入式混凝土杆件三向应力的传感器,尤其可以监测混凝土杆件内部动力损伤全过程(微小应力至混凝土压溃阶段)的动态压、剪、剪三向应力。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是量大面广的土木工程结构,在役期间可能遭受地震、台风、碰撞等动力灾变作用,造成结构损伤。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结构检测对于结构维修加固决策至关重要。目前,有很多结构局部损伤检测方法,如超声法、声发射、红外热像法、回弹法、同位素探测法等,这些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1)只能定性检测,无法给出结构内部真实的应力信息;(2)检测时效性差,无法得出结构损伤演化过程;(3)设备笨重、成本高。为了得到混凝土结构动力损伤过程中的内部的应力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结构的关键部位如梁柱节点区域埋入应力传感器。一般情况下,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存在动态响应滞后、使用寿命短的缺点;压阻式力传感器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电容式力传感器输出特性的非线性较严重、测量精度低;测量动态应力的压电型动态压应力传感器技术已很成熟,可制成体积较小的传感器埋入结构内部,但此种传感器外壳由金属制成,显著改变测点位置局部应力场而影响测量精度,且传感器与混凝土之间相容性差,在混凝土进入非线性阶段界面处容易分离失效,另外这类传感器通常使用石英材料作为敏感元件,价格昂贵,不易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大量推广。目前,埋入式混凝土损伤诊断传感元件主要有水泥基压电陶瓷传感元件和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两种方式。大连理工大学的赵晓燕博士论文《基于压电陶瓷的结构健康监测及损伤诊断》中所提到的水泥基压电陶瓷传感元件,其不足之处是(1)所用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结构高压应力水平下容易开裂,导致内部压电陶瓷片损坏,不适合动力损伤过程监测( 压电片的位置不能得到保证,应力传递路径不确定;C3)不容易振捣密实;济南大学黄世峰在复合材料学报上发表的《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的性能》一文中提到的 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元件制作工艺较复杂、成本高。本实用新型——一种埋入式混凝土杆件动力损伤过程三向应力传感器,采用压电陶瓷材料为传感元件(d33模式和dl5模式),采用花岗岩为封装材料,利用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原理,经过电荷放大器将电荷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利用标定试验分别得到d33模式和dl5模式压电陶瓷的压应力及剪应力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对于普通混凝土及高强混凝土结构的动力损伤全过程,该埋入式传感器将保持完好并正常工作,因此可得出混凝土杆件结构动力损伤全过程的三向应力时程,为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混凝土应力传感器在界面相容性、应力传递路径可靠性、高应力水平性能稳定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埋入式混凝土杆件动力损伤三向应力传感器,该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制作简单,性能稳定,易于在土木工程领域大量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埋入式混凝土动力损伤全过程压、剪应力传感器结构包括花岗岩保护壳、 d33及dl5模式压电陶瓷片(锆钛酸铅,简称PZT)、导电片、环氧树脂绝缘防水层、三芯屏蔽导线及屏蔽接头。压电陶瓷片位于花岗岩保护壳的内部,上面涂有环氧树脂绝缘防水层, 压电陶瓷片的一端通过导电片与屏蔽导线相连,另一端与屏蔽接头相连,屏蔽接头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上述的一种埋入式混凝土杆件动力损伤三向应力传感器具体做法为将dl5模式的压电陶瓷片上下两面分别利用导电胶与导电片相连,并将压电陶瓷片的正极与屏蔽导线内芯焊接为一体,将压电陶瓷片的负极与屏蔽导线的屏蔽层连接;用高强环氧树脂包裹压电陶瓷片,形成绝缘、防水的保护层,同时与底部的石基粘接为一体,风干M小时后再粘接上一层dl5模式的压电陶瓷片,直至三个陶瓷片都粘接为一体;利用环氧树脂将d33模式压电陶瓷片与上部花岗岩保护壳粘接为一体,放入室内风干M小时后形成具有高强度的动态三向应力传感器;传感器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以确保传感器与混凝土界面的相容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花岗岩保护壳,可以对压电陶瓷片起到保护作用,可以对混凝土结构单轴动力损伤全过程的压、剪应力同时进行监测。2.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强度高,花岗岩保护壳与外部混凝土相容性好,将其埋入混凝土结构中可以替代混凝土中的一颗粗骨料,不改变测量位置处应力分布。3.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适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图1是一种埋入式混凝土杆件动力损伤三向应力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埋入式混凝土杆件动力损伤三向应力传感器横截面图。图中1—花岗岩保护壳;2——d33模式压电陶瓷片;3——dl5模式压电陶瓷片;4——导电片;5环氧树脂绝缘防水层;6——三芯屏蔽导线;7——屏蔽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其结构包括花岗岩保护壳l、d33模式压电陶瓷片2、dl5模式压电陶瓷片3、导电片4、环氧树脂绝缘防水层5、三芯屏蔽导线6及屏蔽接头7组成。当传感器埋入到混凝土结构中时,外部花岗岩保护壳可以保证传感器在结构动力损伤全过程中正常工作;另外花岗岩保护壳须进行粗糙化处理,这样花岗岩保护壳可与混凝土界面保证良好的相容性,减少由于界面分离造成的信号干扰。将传感器埋入于混凝土结构中,使压电陶瓷所在平面与被测结构主压应力方向垂直,当结构受到外部动力荷载作用时,根据正压电效应,压电陶瓷上下表面会产生等量且电性相反的电荷,电荷量与外力成正比;若使压电陶瓷所在平面与被测结构主剪应力方向平行,当结构受到外部动力荷载作用时,根据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的极化方向所垂直的前后表面后产生等量且电性相反的电荷,电荷量与外力成正比,将上述电荷通过电荷放大器转化为电压信号,并通过相应的信号采集系统将电压信号存入计算机中,利用动态加载实验标定的传感器电压与受力截面应力之间的灵敏度系数,从而可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动力损伤全过程的监测。
权利要求1. 一种埋入式混凝土杆件动力损伤三向应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括花岗岩保护壳(l)、d33模式压电陶瓷片0)、dl5模式压电陶瓷片(3)、导电片G)、环氧树脂绝缘防水层(5)、三芯屏蔽导线(6)及屏蔽接头(7);传感器的外部为花岗岩保护壳(l),d33模式压电陶瓷片(2)及dl5模式压电陶瓷片(3)位于花岗岩保护壳的内部,利用导电片(4) 分别与d33模式压电陶瓷片(2)和dl5模式压电陶瓷片(3)与三芯屏蔽导线(6)相连,并在上面涂有环氧树脂绝缘防水层(5),三芯屏蔽导线(6)另一端与屏蔽接头(7)相连,屏蔽接头(7)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埋入式混凝土杆件动力损伤三向应力传感器,其组成包括花岗岩保护壳、d33模式压电陶瓷片、d15模式压电陶瓷片、导电片、环氧树脂绝缘层、三芯屏蔽导线及屏蔽接头;将压电陶瓷片通过导电片与屏蔽导线焊接为一体,用高强环氧树脂包裹压电陶瓷片,形成绝缘、防水的保护层;利用环氧树脂将压电陶瓷片与外部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的花岗岩保护壳粘接为一体,形成混凝土内部动态压、剪、剪三向应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优点是混凝土内部应力场免干扰、混凝土内部动力损伤演化全过程监测、界面相容性良好、构造简单、造价低廉。
文档编号G01L1/16GK202166495SQ20112028613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8日
发明者侯爽, 张海滨, 欧进萍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 专利名称:样本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尿液或血液等样本进行检查和分析等的一定处理的样本分析>J-U ρ α装直。背景技术:人们已经知道有一种样本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数个分析装置、以及用于向上述数个分析装置运
  • 专利名称:现场电化学显微光谱成像分析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现场电化学显微光谱成像方法以及系统。背景技术:电化学和光谱学的结合诞生了光谱电化学技术。它是在一个电化学池内以电化学为激发信号,以
  • 专利名称:气缸套内孔抗磨环槽深度检具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气缸套内孔抗磨环槽深的专用检具。背景技术:目前生产的缸套需要加工抗磨环槽,一般检具对于抗磨环槽深度无法测量,一般需要使用轮廓度仪来检测,但使用轮廓度仪不方便,不能
  • 专利名称:参数界面可调的导轨式电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参数界面可调的导轨式电表,可以手动调整电表显示屏的显示参数,方便查看数据。背景技术:目前终端电能计量表的安装普遍采用传统壁挂式的安装方式,存在体积大,安装不方便等缺点。
  • 专利名称:一种无附加弯矩双头榫连拉伸试验结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附加弯矩双头榫连拉伸试验结构,属于航空推进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榫连结构是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机等动力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结构,是将叶片固定在轮盘上的常用方式。榫连结构
  • 专利名称:振动信号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振动信号传输装置。背景技术: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在运输、装卸、生产、使用、储存、保管过程中,于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
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13062023238
电话:13062023238
地址:滕州市龙泉工业园68号
关键词:铣床数控铣床龙门铣床
公司二维码
Copyright 2010-2024 http://www.ruyicn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44495号-12